手机访问:m.scqw.cn 取消固定
首页 > 诗词 > 唐朝 >  塞下曲四首

《塞下曲四首》

字体大小:超小 超大
年代: 作者: 常建
玉帛朝回望帝乡,乌孙归去不称王。
天涯静处无征战,兵气销为日月光。

北海阴风动地来,明君祠上望龙堆。
髑髅皆是长城卒,日暮沙场飞作灰。

龙斗雌雄势巳分,山崩鬼哭恨将军。
黄河直北千余里,寃气苍茫成黒云。

因嫁单于怨在邉,蛾眉万古葬胡天。
汉家此去三千里,青冢常无草木烟。
分类标签:常建 边塞诗 

喜欢这篇诗歌?三秒注册会员加入收藏永不忘!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:

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、景物恢奇、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。常建的这首《塞下曲》却独辟蹊径,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。

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,也不嗟叹时运,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,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。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,历史上阴晴不定,时有弛张。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,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,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。

诗的头两句,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。“玉帛”,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。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有“禹合诸侯干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”之谓。执玉帛上朝,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。“望”字用得笔重情深,乌孙使臣朝罢西归,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,眷恋不忍离去,说明恩重义浃,相结很深。“不称王”点明乌孙归顺,边境安定。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,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。据《汉书》记载,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,双方聘问不绝。武帝为了抚定西域,遏制匈奴,曾两次以宗女下嫁,订立和亲之盟。太初间(前104-前101),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,下嫁乌孙,生了四男二女,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,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。从此,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,成为千古佳话。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,虽只寥寥数语,却能以少总多,用笔之妙,识见之精,实属难能可贵。

一、二句平述史实,为全诗铺垫。三、四句顺势腾骞,波涌云飞,形成高潮。“天涯”上承“归去”,乌孙朝罢西归,马足车轮,邈焉万里,这辽阔无垠的空间,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。“静”字下得尤为有力。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,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,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。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,于无字处皆有深意,是诗中之眼。诗的结句雄健入神,情绪尤为昂扬。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: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,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。这种理想境界,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、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,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。

“兵气”,犹言战象,用语字新意炼。不但扣定“销”字,直贯句末,且与“静处”挽合,将上文缴足。环环相扣,愈唱愈高,真有拿云的气概。沈德潜诩为“句亦吐光”,可谓当之无愧。

常建的诗作,大多成于开元、天宝年间。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,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,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。

(周笃文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边塞诗。其四言明君和亲事。

注:

1:塞下曲:见前注。

2:玉帛朝回望帝乡,乌孙归去不称王:玉帛,以会盟也。《周礼》:“立大祭用玉帛牲牷。”《左传》:“ 禹合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 帝乡,长安也。乌孙,汉时西域国名。

3:北海阴风动地来,明君祠上望龙堆:明君,王昭君也。龙堆,汉时西域沙丘名。扬雄《法言》:“龙堆以西,大漠以北。”

4:龙斗雌雄势巳分,山崩鬼哭恨将军:恨将军,“过在将军不在兵”之意。

-----------凤尾竹客 撰《常建诗集注》-----------



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,旨在弘扬中华文化,仅用于学习交流,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,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邮箱:service@scqw.cn






写赏析

您的昵称: 验证码:


常建简介

常建共收录65首,包括: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、《塞下曲四首》、《送陆擢》、《送楚十少府》、《张山人弹琴》、《白湖寺后溪宿云门》、《塞上曲》、《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》、《梦太白西峰》、《鄂渚招王昌龄张偾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