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访问:m.scqw.cn 取消固定
首页 > 诗词 > 清朝 >  采桑子·谢家庭院残更立赏析

《采桑子·谢家庭院残更立赏析》

字体大小:超小 超大
年代: 清代 作者: 纳兰性德
谢家庭院残更立,燕宿雕梁。月度银墙,不辨花丛那辨香。此情已自成追忆,零落鸳鸯。雨歇微凉,十一年前梦一场。
分类标签:纳兰性德 采桑子 

喜欢这篇诗歌?三秒注册会员加入收藏永不忘!

译文注释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夜过残更,两人偎依庭院。燕子已在梁上栖息,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。花香阵降袭来,只是夜色昏暗,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。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。
然而,此情此案,已成追忆。昔日恋人,如今两地零落,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。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,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。梦中的甜蜜幸福,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。

注释
①谢家庭院:指南朝宋谢灵运家,灵运于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,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,亦指闺房。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及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,故后人多以“谢家”代指闺中女子。
②残更: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,第五更时称残更。
③雕粱:刻绘文采的屋梁。
④银墙:月光下泛着银白颜色的墙壁。
⑤歇:停止,停歇。▲

参考资料:

1、 聂小晴编著.纳兰词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.01,:第27页 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田萍注解.纳兰词全集鉴赏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.04:第98页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是一首悼亡之作。卢氏于康熙十三年(1674)嫁与纳兰为妻,根据词中“十一年前梦一场”之句,此词应作于康熙二十三年(1684)。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首生离之词,是纳兰为一位早年曾有婚约的绝色女子所作。

赏析

开篇所写到的谢家庭院,也是在隐喻这是在写当下的实景,可以看出,这是纳兰在怀念一段情缘。下片开始的那句“此情已自成追忆”,更是证明上片是属于追忆往昔的情感了,而最后一句更是点明了这段情感的时间,是发生在十一年前,如梦一场的时光令这段情感逐渐模糊,但并没有被遗忘。

“谢家庭院残更立,燕宿雕梁”,开篇这句的意象,是纳兰常用的,尤其是“谢家”,所以,后人推断纳兰爱恋的这名女子一定是姓谢。不过真相是否果真如此,也只能留待猜测。从词句的字面来看,这首词写得十分华美动人,有种浓郁之美,短短十数字,就将思念者孤独寂寥的心态描写出来,而且还让人仿佛分辨不出,这个月光下的人,到底是被相思所苦的纳兰,还是偶尔神伤的自己。王维开创了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一例,而纳兰的词中更是将诗画艺术发挥到了一个巅峰,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摹已经到了入木三分的境地。

而后一句“月度银墙,不辨花丛那辨香”,则是纳兰从元稹的《杂忆》中所改出的一句,虽然只是简单改过一个字,但整首词还是相得益彰的。元稹的诗是这样的:“寒轻夜浅绕回廊,不辨花丛暗辨香。忆得双文胧月下,小楼前后捉迷藏。”元稹是悼亡诗的高手,他的悼亡诗成就不在纳兰之下,而元稹本人也是多情之人,他存婚前和一个女子有过一段热恋,虽然没有结果,但元稹对那名女子很是看重。这首词便是为那名女子所做。上片先是写景色,后又引用前人怀念的旧文,都是要烘托自己内心的怀念。而到了下片,第一句便是“此情已自成追忆”,纳兰自己也明白,这份感情只可追忆,无法挽回,所以这句词既道出了纳兰的悲伤,也道出了世事的无常。

而后接着一句“零落鸳鸯”,则是引出了最后的结局“雨歇微凉,十一年前梦一场。”往事已如烟散去,回忆空空,纳兰沉吟至此,才忽然觉出了雨夜后的微凉,他也觉察出,这十一年前的梦,早就该醒了。▲

参考资料:

1、 聂小晴编著.纳兰词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.01,:第27页
2、 (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典评,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1.01:第38页





写赏析

您的昵称: 验证码:


纳兰性德简介